索 引 號: | 013033899/2023-38913 | 主題分類: | 旅游、文化、廣播、新聞出版 |
組配分類: | 公共文化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棲霞區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3-05-05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央視鏡頭下的棲霞非遺,太絕了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文化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煙雨江南,水墨江蘇。舞一段水袖、繡一縷花錦、鍛一片金箔……來自江蘇的非遺也帶有江南的氣韻。
5月2日晚八點檔,《非遺里的中國》江蘇篇登陸央視綜合頻道(CCTV-1)一起解鎖江蘇的非遺魅力。
其中,來自南京金線金箔總廠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南京金箔鍛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必生、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麗、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楊文在節目中展示了傳統金箔鍛制技藝,讓觀眾領略了傳統手工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發展。
江蘇大地所散發的光色瀲滟,孕育出千姿百態的傳世非遺,在一方水土上,在時間長河里鍛煉成金,歷久彌新,六朝古都里的精致奢華,數萬次捶打造就薄如蟬翼、流光溢彩。
500張捶打好的金箔厚度等同于一根頭發,從25毫米厚的黃金變為0.0001毫米厚的金箔,中間需要無數次的錘打壓制,從0.02毫米厚粗壓條到0.01毫米厚的半精壓,到0.0007毫米厚的金葉子再到0.0003毫米厚的金開子,然后還要繼續鍛打才能完成金箔制作。
金箔能打到如此之薄,秘密武器在于烏金紙的應用,它是中國獨立研發的新型材料,“非遺+科技”使得金箔不僅可以更薄,出箔率也提高了30%。
金箔制作中還有一個核心工藝,便是出具,也就是把金箔用鵝毛伴著口風挑入柔軟細致的毛胎紙內,完成這一動作不僅對鵝毛的挑選大有講究,對技藝、環境的要求也都很高,須得平心靜氣、調節氣息,在均勻的呼吸之間方能完成。
薄如蟬翼軟似綢,千錘百擊出金箔。南京是中國最大的金箔生產基地、世界五大金箔生產中心之一,相傳歷史上今棲霞龍潭一帶是生產金箔的故鄉。
金箔鍛制技藝是棲霞非遺的閃亮名片,2006年,“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這個“五一”,一起致敬非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