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3033899/2023-50690 | 主題分類: | 旅游、文化、廣播、新聞出版 |
組配分類: | 公共文化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棲霞區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3-06-13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棲霞山石窟牽手南大,赴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文化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6月12日,“棲霞山石窟研究院”暨“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石窟藝術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棲霞山旅游度假區舉行。
棲霞區委副書記儲綱、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分別為活動致辭,南京市文旅局文物保護處、棲霞區委統戰部、棲霞區文旅局、棲霞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棲霞山景區管理處、棲霞古寺相關負責人參加,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主任吳桂兵、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龔巨平、南京博物院研究員歐陽宗俊、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邵磊、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學術研究部主任周源等專家學者出席研討。
此次成立“棲霞山石窟研究院”,是推進棲霞山石窟整體性保護、研究工作的重要舉措。研究院由南京棲霞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南京市棲霞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南京棲霞古寺四方合作共建,是承擔棲霞山石窟考古調查、系統研究、科學保護、展示利用、文化傳播以及棲霞地區文化遺產調查和研究的專門學術機構,將持續挖掘、傳承及闡釋棲霞山石窟文化與棲霞山文化,加大石窟保護力度,深化學術研究和價值挖掘,提升石窟綜合展示水平,探索出一條石窟文化傳承研究和保護利用協同發展的道路,不斷提升棲霞石窟保護研究能力水平。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石窟藝術研究基地”的成立也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2023年度學科建設的重要成果。依托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六朝研究、漢唐考古等方面的深厚積累和優勢學術資源,結合南京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乃至近、現代時期的考古發現與歷史研究,將棲霞山石窟與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有機關聯。嘗試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探索以六朝歷史文化景觀、長江文化景觀考古研究為核心的歷史時期聚落考古,為南大師生創建新的學術陣地。
揭牌儀式結束后,專家學者一起考察了棲霞山石窟,對洞窟和造像保存現狀、石窟周邊環境等做了現場調查。隨后與會專家就棲霞山石窟的保護工程、棲霞山石窟的考古調查與研究、石窟數字化展示利用、棲霞山歷史文化遺產的調查與研究等問題進行了專門座談,對棲霞山石窟研究院后續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許多切實有益的建議。
此次活動是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2023年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近年來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與中央部委及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物局、南京市級、區級單位合作,設立有“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交通遺產與文化線路研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江蘇省文博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南京)中國城墻研究院”“江蘇省及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等學術平臺,承擔的多項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級、省級重要獎項。
石窟寺是我國輝煌燦爛古代文明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見證。棲霞山石窟是南朝時期都城建康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佛教石窟造像遺存,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棲霞山石窟開鑿于南朝齊、梁之際,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歷史。其現存窟龕252座、造像551尊,集中分布于千佛巖、千佛嶺和紗帽峰三個區域。
“棲霞山石窟研究院”的成立,搭建起了棲霞山石窟研究保護的學術平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全國其他石窟單位、相關研究機構和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石窟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