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沉睡”的土地經過再開發將迎來怎樣的新生?一塊“重組”的產業版圖將釋放怎樣的發展勢能……多年來,馬群街道科學有序推動馬群科技園低效用地“二次開發”,將低效用地“盤”出了規模化、“轉”出了生產力、激“活”了大產業,在“騰籠換鳥”之后,為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盤與謀?頂層設計分步推進 夯實產業支點
馬群街道是棲霞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立足馬群、金馬路2個TOD樞紐優勢,持續推進“十園千企”計劃,鼓勵重點企業擴內核、拓外延,切實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處“南京東大門”的馬群科技園成立于2002年,是南京認定的首批鄉鎮工業園區,這里占地面積約1.78平方公里,全面鏈接寧鎮揚,交通及產業區位優越。經過多年的發展,工業園逐漸轉型發展為科技園,通過控詳修編、土地盤整,引進了一批企業總部、科技型企業、研發中心陸續落戶。
隨著城市發展,產業用地不足已成為束縛區域產業發展的一道“緊箍”。面對“一地難求”的困境,如何“變”出優質的產業空間?馬群科技園將破題之“筆”,點在了“頂層設計”。園區從長遠出發,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推動園區土地換新、二次開發,撬動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實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盤”與“謀”中,園區土地的容積率也將大大提升。“之前容積率大部分在0.8左右,在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后,地塊容積率有望提高到1.5-2.8,按計容建筑面積算,可以‘再造一個馬群科技園’此外,園區土地將對工業用地和科研用地進行更科學的統籌,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退與進?突破瓶頸“騰籠換鳥” 激發經濟活力
在“退”與“進”之間,馬群科技園“騰籠換鳥”,正謀劃著存量土地再生“金”的新文章。一個個企業換了“打開方式”,“畫風”也隨之截然不同,而企業也因此迎來轉型后的跨越發展。近年來,馬群科技園不斷上演著這種脫胎換骨的發展嬗變。
引與揚?工業上樓鏈式招商 重構發展格局
青馬路8號此前是一家生產日化產品的企業,地塊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土地閑置,由于多重原因,企業2023年已停產。為了促進新舊動能的轉換,進一步發展制造業,引入了總投資15億元的中海外馬群智薈高新科技園項目。
步入其中,現代工業園區的氣息撲面而來——一期項目已有3棟建筑封頂,今年底12棟建筑即將全部封頂,二期項目將接續開工。這里,將定位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計劃打造棲霞首個“人工智能+AIOT+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科技產業園區。
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兩期共占地150畝,一期已有1.2萬平方米簽約,重點引進智能制造產業鏈企業,通過工業上樓、鏈式招商,助力產業做大、做強。
據悉,為了支持低效用地再開發,前期馬群街道已投入近3000萬元對園區進行電力增容,為企業用電提供了保障;完成了青一路的建設,后續將陸續對神馬路、天馬路進行升級改造,為地塊再開發建設、為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科學通暢的交通條件。
目前,園區已有15幅地塊(557畝)實現工業轉科研,4幅地塊(約360畝)的土地實現工業用地容積率提升。此外,宏典園林、同盛工具等近十幅地塊已列入2024年度低效用地再開發計劃。
這里互聯網和電子信息產業、醫藥健康產業、環保科技產業、現代交通產業聚集,這里先后被認定為省級物聯網產業基地、南京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省級科技產業園、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優秀園區。
如今,在街道全力推動下,于看得見的質變和看不見的漸變中,馬群科技園昔日低效、閑置的“寸土”正深度挖潛,努力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