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鋪開棲霞地圖,行政區、開發區、大學城分布其中,化身棲霞經濟騰飛、產業發展的三大動力源。如何把“三區”的獨特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的新的勝勢,成為關鍵所在。
以“融”破局 攜手攻堅?構建“三區”融合發展新體系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2023年,市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管理機制 促進棲霞區域協同發展的意見》。棲霞全面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細化完善資源統籌、產業協同、財稅運行、協調聯動等工作機制,讓改革創新的基因在區域血脈中有力流淌。
伴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涉及問題之多、領域之廣、矛盾之深前所未有,靠某個部門單兵突進行不通,靠幾項改革舉措零敲碎打更行不通。改革越深入,越要堅持系統理念,越要注重協同發展。
翻開融合發展的“棲霞答卷”,一項項成果都鐫刻著全面深化改革的印記:創新圈、孵化圈、產業圈“三圈聯動”、有機融合;行政區、經開區、大學城“三足鼎立”、同向發力,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大鏈條”、環環相扣……
2018年,國內唯一以“圖靈”命名的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圖靈研究院”)落地棲霞中國(南京)智谷(以下簡稱“智谷”)。成立之初,棲霞區成立“圖靈服務小組”,從政策支撐、工商注冊,到創業載體、項目孵化落地等各類事務,一對一對接,事無巨細、高效推進研究院建設。
而多元要素得以充分聚合調動的奧秘,在于集合三區之力。
2018年,智谷由行政區、開發區、大學城聯合規劃建設。這一模式讓多方資源得以有機疊加,產生耦合聚變的“化學反應”。如今,智谷已然成為江蘇省集聚度最高、創新動能最強、綜合配套最佳的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之一。
棲霞深知,協同發展本就是一場深層次改革。打通背后的痛點堵點,更需棲霞三區協同發力:經開區做大經濟總量、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學城用好科創資源、服務國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臺建設;棲霞行政區高效串聯區域發展要素、扎實做好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承接和保障工作……伴隨著獨具特色的改革“品牌”持續擦亮,“1+2>3”效應讓企業、高校、居民在棲霞收獲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產”煥新 全面起勢?打造產業創新集群主陣地
注重科技創新、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進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條件之一。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科技、人才集中區,棲霞區從傳統產業轉型提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壯大,再到謀篇布局未來產業,地區生產力持續躍遷。
“目前我們的課題組積極開展與華為、小米、瑞聲科技等企業的科研項目合作。企業有科技發展的創新需求,我們來高效完成,進而在企業與高校間構建‘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鏈條。”正如南京大學教授郭少華所言,近年來,棲霞持續將產、學、研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態勢。
全區匯集科創載體資源49個、各類科技企業孵化載體77家;擁有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200多個、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達60件;與國內外高校共建市級新研機構54家,孵引企業1500余家,2023年實現營收99.61億元……
在改革創新、突破前行的道路上,深入實施產業強區主導戰略,推動產學研合作,充分釋放高校院所科創活力,以創新鏈賦能產業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間壁壘的“最后一公里”。
走進南京澤恒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澤恒醫藥”),近4500平方米的研發平臺,正在開展百余種制劑產品的研發。其中便涵蓋急救、兒童、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眾多具備社會效益的藥物。“這之中,產業化應用、產業鏈打通,是我們一直在突破的挑戰。在生物大分子材料藥物遞送技術平臺與研發、生產團隊的共同加持下,我們憑借獨特的急速藥物遞送技術,將安全綠色的大分子材料應用于產品開發,并成功獲得產品上市!”澤恒醫藥總經理徐成介紹道。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概念驗證、小試、中試等關鍵環節,完善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有效對接區域內產業真難題、真需求與創新的真成果。像澤恒醫藥一樣,頤蘭貝、迪瓦等是在行政區孵化孕育,在經開區拿地建設研發生產基地(總部),類似這樣在三區之間實現擴大生產的企業還有很多……創新在大學城,孵化在行政區,生產在經開區,已是棲霞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光電顯示產業產品領域規模超1000億元、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7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200億元……將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棲霞區正奮筆書寫改革創新之路上新的答卷。
以“質”致遠 探路先行?營造科教產才融合發展的優良生態
于區域發展而言,良好的創新生態尤為重要。2023年9月,南京市金陵小學興智路分校正式開學。這所由經開區負責規劃建設,行政區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而成的學校,為落戶經開區的人才解決了孩子教育的后顧之憂,是三區融合、資源疊加的鮮活樣本和生動寫照。
近年來,為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棲霞區始終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無論是接續出臺“科技創新22條”、《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強化政策支持,還是成立招商中心,打造招才引智“強磁場”,棲霞始終注重全方位服務保障,支持資金、人才、技術、市場有效對接,千方百計把創新氛圍激發出來、釋放出來,讓改革成效落在實處、篤行致遠。
在這里,校地融合發展運行機制再次刷新——堅持以仙林科技城發展聯盟為統領,探索構建政府、高校、企業融合新思路,完善“企業出題、院校解題、政府助題”新機制,促進學科資源與三區產業需求有效銜接,打造區域協同科技創新共同體,形成新的創新矩陣引力場。
堅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支持高校科創載體提質增效,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分別給予150萬元、8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于高校畢業5年內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且兩年內(含兩年)在三區注冊落地轉化的項目,按照國家、省市賽事級別分別給予5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創業補貼。聚力打造區域高水平人才集聚平臺,發揮區域1800位高層次人才和“科技鎮長團”紐帶作用,推進政府、高校、企業人才雙向交流掛職,有效激發動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