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下午,棲霞區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及時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各項工作,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實干落實,著力提升農業發展水平、農村治理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以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服務產業強區建設,更好支撐棲霞高質量發展。棲霞區委書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仙林大學城黨工委書記戴華杰出席會議并講話,區委副書記儲綱主持會議。
戴華杰指出,2023年,全區上下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推進保供給、提質效、促振興,農業“強”的基礎持續夯實、農村“美”的畫卷持續鋪展、農民“富”的成效持續彰顯。
戴華杰強調,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棲霞新實踐,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必須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補齊短板、提高水平,做到重農強農調子不變、惠農富農力度不減。
在“地”的問題上,要抓牢糧食保供這個頭等大事。要堅持向土地要效益,用科技增產量,推動更多農田變良田、小田變大田、薄田變肥田,以改革添活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產”的問題上,要抓好產業振興這個重中之重。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產業更興旺,農村才能大發展。要“興業態”促融合,“強品牌”拓市場,“補鏈條”增效益,因地制宜、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不斷提升農業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在“房”的問題上,要抓細和美鄉村這個重要任務。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各項任務,堅持規劃先行,緊盯薄弱環節,突出便利均衡,打造棲霞版的“百村示范、千村美麗、全域提升”圖景。在“人”的問題上,要抓實強村富民這個中心工作。鄉村振興,人是決定性因素,要培養增收致富的“新農人”,選優強村興業的“領路人”,爭當移風易俗的“帶頭人”,要落實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和“四下基層”制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文化振興增添鄉村振興的厚重感。
會上,區政府副區長楊棟傳達學習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部署全區農業農村工作。區文旅局圍繞“推進農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作交流發言,區水務局、區婦聯、八卦洲街道、龍潭街道、西崗街道作書面交流。
區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南京經開區、仙林大學城有關單位負責人,各街道黨工委書記,中國農業銀行南京棲霞支行、江蘇紫金農商行棲霞支行、中國民生銀行南京棲霞支行、中國交通銀行南京棲霞支行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剛剛過去的2023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各級各項決策部署,“三農”工作穩步推進、持續向好,鄉村振興步伐邁得更加堅實。糧食生產穩中有進。全年實現糧食播種面積6.58萬畝、總產2.62萬噸,糧食面積、總產實現“四連增”,糧食安全責任扛得更穩。產業發展有聲有色。在國內率先實現蘆蒿組培育種和機械化生產,綜合生產效率提升5倍以上。發布“鄉約棲霞”區級公用品牌,芳草渡大米、派緣葡萄等農產品獲省、市榮譽,三產融合發展走在全市前列。農村生態加速改善。創成13個市級美麗鄉村宜居村、65戶美麗庭院示范戶,陳店村、上壩村先后獲評省級美麗家園、省級綠美村莊,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富民增收持續穩固。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同比增長。民宿經濟、庭院經濟、“四好農村路”等品牌效益不斷增強。引領示范不斷彰顯。在全市2023年涉農街鎮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評價考核中,八卦洲、棲霞2個街道獲綜合獎,龍潭街道獲發展獎。區農業農村局獲全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技能競賽團體二等獎。
今年,中央和省市對“三農”工作作了明確部署,棲霞區將結合實際堅決抓好貫徹落實,重點抓好四個方面任務:一是向下扎根,筑牢糧食安全“基本盤”。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夯實糧食穩產基礎;提升高標準農田占比,不斷提升地力和單產畝均效益;守牢農業安全底線,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持續推進和鞏固耕地復耕復種。二是向上攀升,插上綠色科技“硬翅膀”。落實沿江5公里“兩減量”行動,蓄力打造沿江5公里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帶;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推動綠優農產品占比;持續維持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率在較高水平;堅持抓好“十年禁漁”,創造更多工作成果。提升特色產業“科技含量”,加快建設“兩鏈條一品牌”,不斷提升農業科技附加值。三是向外延展,蹚出融合發展“新路子”。開工一批融合發展項目,為農業企業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務,確保政策措施更接地氣;培育一批鏈主企業,聚焦產業融合、鄉村建設等領域,著力打造一批植根棲霞、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龍頭企業“主力軍”;深耕一批農文旅融合業態,破解季節性瓶頸,激發鄉村旅游消費活力。四是向美而行,打造和美鄉村“風景線”。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加快完成剩余4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統籌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提升人居環境管護水平。持續推進“三大革命”,總結運用和鞏固完善自主管護試點經驗,全面提升群眾參與度。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和平安鄉村建設水平,以家風帶鄉風,以鄉風促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