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彩一级毛片,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九九,亚洲国产五月综合网,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政府
棲霞區
當前位置:首頁 > 上善棲霞 > 棲霞概況
棲霞概況
發布時間:2024-03-12 14:22 瀏覽次數: 加載中...... 字體大小: 視力保護色:

◆概況

7000年前,棲霞地區已有先民從事漁獵活動,并創造了農業文明。公元前20世紀至前17世紀,棲霞境內開始出現兩大原始聚落,一為玄武湖聚落,一為東北沿江聚落。春秋戰國時期,“周武王有天下,封周章于其地”,棲霞地區先屬吳,繼屬越,再屬楚。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東巡經此北歸,并設置江乘縣。時江乘縣境域廣闊,西起南京石頭城、白石壘沿江而東至句容市下蜀鎮,再南折至江寧區淳化街道,連同今南京市鼓樓區、建鄴區、秦淮區、雨花臺區統在其領屬之下。至南朝齊武帝永明七年[489,一說永明元年(483)],山東高士明僧紹,史稱明征君,在攝山(今棲霞山)結廬隱居,后舍宅為寺,名為“棲霞精舍”,即今棲霞寺,棲霞始得以冠名至今。

棲霞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淀豐厚,文化遺存眾多,向為旅游勝地。這里山川形勝,棲霞山氤氳繚繞,燕子磯驚濤拍岸,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第四大橋長虹臥波;經濟和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國家級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強勢發展,南京市仙林大學城(仙林新市區)悄然崛起;俊杰滿目,從秦始皇到清康熙乾隆皇帝,從處士明僧紹到詩仙李白,從過海大師鑒真到無盡意翁趙樸初,從北洋政府總理顏惠慶到民族實業家姚錫舟,從意大利航海家馬可·波羅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特別是近現代,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毛澤東等,古往今來無數風流人物均曾在此駐足流連,指點江山,吟詩抒懷,建功立業。

“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成為南京史學界一種定見和共識。棲霞區在南京市的歷史發展變遷和實施沿江開發戰略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令世人矚目。

◆地理環境

棲霞區位于北緯32°02′50″~32°14′41″,東經118°45′42″~119°14′50″,地處南京市東北郊。東,北起龍潭街道馬渡村東長江中心航道,與鎮江市丹徒區、句容市接界;自馬渡村沿便民河至龍潭街道,經東陽至漳橋一線,與句容市接界;再繞西崗果牧場南端,以靈山與南京市江寧區接界。南,以仙林街道、馬群街道,與南京市江寧區、玄武區接壤。西,以邁皋橋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磯街道與南京市鼓樓區毗鄰。北,從燕子磯街道渡師石起,繞八卦洲街道北,經棲霞街道,至龍潭街道馬渡村,以長江中心線為界,與南京市六合區及儀征市隔江相望。全區總面積395.44平方公里(含長江水面)。

棲霞區地質構造屬寧鎮褶皺帶,是地質學上二疊系下統棲霞組命名地。地勢起伏大,地貌類型多,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洲地交錯分布。土壤類型,大致可分為低山丘陵區、崗地區和平原(含洲地)區三種。棲霞區地形大勢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崗地連綿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間,棲霞山雄峙江左,海拔284.7米。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勢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水面、灘涂資源豐富。長江橫貫東西,有長江岸線80多千米(含八卦洲環江岸線)。

◆氣候特征

棲霞區地處中緯度,近地面層受季風交替影響,故季風氣候明顯,并形成冬寒、夏熱、春溫、秋暖四季變化明顯的氣候特征。春季,大致于3月下旬開始,至5月下旬結束,平均歷時60天左右。天氣特點為:氣溫逐漸升高,天氣寒暖、晴雨多變,常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倒春寒”。夏季,大致從5月下旬到9月中旬,平均歷時120天左右,明顯分為初夏時的梅雨天氣和盛夏時的伏旱天氣。秋季,大致從9月中旬到11月中旬,歷時60天左右。出現天高云淡,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溫濕宜人天氣。冬季,大致從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歷時120天左右。氣候特點是寒冷干燥。棲霞區常年氣溫平均為15.3℃。一年中,日最低氣溫≤-10℃的日數平均為1天,日最高氣溫≥30℃的日數平均75天,日最高氣溫≥35℃的日數平均16天。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100小時,年日照率在47%左右,無霜期為7個月,在江蘇省處于中等偏少的水平。全區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數年平均在110天左右,以降液態的雨水為主,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間有少量的雪、冰雹等固態水降落。2022年,棲霞區平均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時數偏多。全年平均氣溫17.6,較常年偏1.2,與2021年并列歷史第一;年降水量819.8毫米,較常年減少28%;年日照總時數2138.6小時,較常年增長11%。梅雨期6月237月11日,入梅偏晚,出梅正常,梅雨期18天,較常年偏短,梅雨量137.6毫米,比常年減少28%

◆建置沿革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廢分封而設郡縣”,在其第五次東巡時,首置江乘縣,此為棲霞地區歷史上最早的獨立行政建置,治所在江乘村,即今西崗街道攝山星城。后至隋開皇九年(589),江乘縣“被裁分并入江寧、丹徒、句容三縣”,前后歷時近800年。其間,東晉元帝司馬睿于大興三年(320),在當時的江乘縣境內寄設僑郡、僑縣,以“安頓隨其南渡之北方流民”,使之“流寓江左,庶有旋返之期,故許其挾注本郡”,皆取與山東原籍相同的名字,分別稱為南瑯琊、南東海、南蘭陵、南東平等郡以及臨沂、懷德、即丘、丹都、開陽等縣。僑立郡縣,起于東晉,定形于劉宋,齊梁稍有變更,至陳亡隋興方告消亡,前后歷時248年。唐上元二年(761),江寧縣更為上元縣,棲霞地區屬之。五代十國,世事紛亂,吳天祐十四年(917),上元縣析為江寧、上元兩縣,棲霞地區分屬江寧、上元、句容三縣,至宋、元、明、清,大體如舊。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江寧、上元縣,設南京府;民國2年(1913),重置江寧縣,棲霞地區均屬之。民國23年(1934),劃江寧縣燕子磯和孝陵衛兩個地區歸南京市,成立燕子磯和孝陵衛兩個鄉區。民國31年(1942),汪偽維新政府將燕子磯區改為鄉區自治實驗區。民國34年(1945),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廢汪偽建置,改燕子磯鄉區自治實驗區為第九區,孝陵衛區為第十區。民國38年(1949)1月,一度將八卦洲單設為第十四區,旋于當年6月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棲霞地區先后成立燕子磯、中山陵園、棲霞3區,鼎足而處。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成立南京市“大郊區”后,3區建置一度撤銷,棲霞地區復又呈“朝分夕合,領屬多變,治所無定”的分治局面,其間,江寧縣、六合縣、下關區、玄武區、鼓樓區等均分別管轄過棲霞地區。1963年4月,燕子磯、中山陵園、棲霞區建置恢復,1965年5月,合并成立棲霞區,3區鼎立局面終結。1970年1月,棲霞區又裂而為二,分設棲霞區和鐘山區,至1975年4月,鐘山區撤銷并入后,棲霞區始最終歸于“一統”,并延而至今。

1992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棲霞區沿江新生圩成立南京新港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屬正局級市政府直屬機構。1995年5月,更名為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1996年1月14日,南京市市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加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問題,確定從“實際出發,建立開發區與棲霞區聯合開發的運行機制”。同年3月28日,開發區與棲霞區正式實施“區區聯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2001年11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及南京市人民政府報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在棲霞區境內啟動仙林大學城建設,成立仙林大學城建設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長任組長,并以棲霞區為主組建仙林大學城管理委員會,由區委書記任主任。

2010年1月20日,為進一步整合南京開發區、仙林大學城資源,實現棲霞區與南京開發區、仙林大學城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局面,中共南京市委決定對棲霞區、南京開發區、仙林大學城實施三區融合一體化管理,實行“一個領導核心、一個利益主體、一張規劃藍圖”的體制構架。2012年7月,受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委托,區委、區政府管理南京開發區。

◆行政區劃

????1999年末,棲霞區轄馬群、堯化、攝山、棲霞、龍潭、燕子磯、邁皋橋7個鎮以及長江、營防、八卦洲3個鄉。2000年5月30日,撤銷邁皋橋、燕子磯、堯化和馬群4鎮,分別改為街道。撤銷攝山鎮,并入棲霞鎮,組建新棲霞鎮;撤銷長江鄉、營防鄉,合并后組建靖安鎮。2001年12月14日,撤銷棲霞鎮,設立棲霞街道;撤銷八卦洲鄉,設立八卦洲鎮。棲霞區鄉的建制消亡。2002年3月26日,經市政府批準,原屬南京市奶業集團的南京仙林農牧場改列為棲霞區政府直屬單位,更名為“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農牧場”。2002年12月11日,市政府批復同意撤銷龍潭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龍潭街道,下轄5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2004年2月6日,市政府批復同意,在仙林新市區規劃范圍內成立仙林街道,下轄1個社區委員會。2005年5月16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八卦洲鎮和靖安鎮分別設立街道,至此棲霞區鎮的建制消亡。2009年7月30日,經南京市政府批準,設立西崗街道,下轄4個社區居委會。2011年5月4日,樺墅村和孟北村從江寧區湯山街道劃入西崗街道。2012年7月2日,撤銷靖安街道,將其整建制劃入龍潭街道。2013年8月21日,棲霞街道棲霞街社區并入棲霞村,改名棲霞社區;邁皋橋街道增設春曉園、匯虹園、景和園、山水園4個社區。

◆人口民族

2023年,全區戶籍總戶數21萬戶,戶籍人口58萬人,其中鄉村人口7萬人。常住人口101.27萬人(含仙林大學城在校學生)。出生3957人,死亡3797人。全區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狀族、仫佬族、羌族和朝鮮族等少數民族44個,人口10406人,其中回族5511人,約占全區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