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主任,請簡要介紹下姚坊門鄰里互助與社區治理項目的運行模式?
馬飛:建立和落實社區協商治理工作機制和制度規范,培養協商治理人才,發掘居民骨干,培育居民自管自治組織,從居民所需、社區所急的老舊小區自管、電動車治理等議題切入,培育一批居民議事骨干,扶持一批活躍的社區組織,?培養一批懂治理會協商的社工,推動社區公共議題的平穩協商解決,促進和諧社區和熟人社區建設。
記者:馬主任,這個項目的產出是什么樣的呢?
馬飛:我們通過開展專業培訓,培育基層治理力量。全年開展各類專業培訓3場,參與人員100人次。調研梳理難點問題,開展社區議事協商,通過定期社區訪談、居民需求調查等方式,將居民投訴、鄰里矛盾等合理轉化為公共議題,發動多元利益相關方協商議事,促進難點問題的解決。全年組織協商議事活動10場。引導居民參與治理,形成居民自治共識。以切身利益、小區治理責任、社會公德正義等角度吸引更多居民親身參與協商治理。進一步擴大“姚坊門愛心聯盟”的社會影響力,增加愛心聯盟成員數量,組織愛心聯盟聯動的較大規模公益活動4場;促進愛心聯盟與姚坊門時間銀行和姚坊門社區居家養老工作有機融合,切實讓轄區居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