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墨表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我們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符合我國國情農情實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歡迎。
就我區而言,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二輪延包工作。自80年代初,我區先后經歷了一輪、二輪家庭土地承包。為進一步完善原有第二輪土地承包關系,2014年到2017年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摸清了全區農村承包地“家底”。截至2024年8月底,全區土地面積8.77萬畝,確權頒證承包土地面積8.05萬畝(扣除拆遷畝數),已流轉面積約4.28萬畝,已確權農戶1.67萬戶。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依法維護農民權益,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工作。下一步,區農業農村局將牢牢把握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的工作主線,利用三年時間,按照“一年開展試點、兩年全面推進、三年完善收尾”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工作,堅持延包原則,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堅持“大穩定、小調整”原則,依法依規從嚴做好適當調整,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二是完善農業經營體系。家庭經營在極大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也面臨經營規模過小、組織化程度低、與大市場銜接難等現實挑戰。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十畝田。我區現有家庭農場116家,其中,區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占比31.9%。下一步我們將多措并舉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提質增效。改善生產經營條件,鼓勵土地經營權有序向家庭農場流轉,提高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結合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促進家庭農場集中連片經營。強化用地保障,加大對家庭農場建設倉儲、烘干、冷藏保鮮、物流和農機庫房等設施用地的支持。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同時進一步發揮區級家庭農場聯盟作用,推動家庭農場抱團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三是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目前全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涉及7個街道(仙林、馬群除外),44個村(社區),4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2023年全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額約15.46億元,實現總收入3.53億元,同比增長7.21%,其中集體經營性收入2.48億元,占總收入的70.25%,同比增長18.36%。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資源,鼓勵通過出租、合作、入股經營等方式,發展種植、冷鏈鮮食、初精加工、農旅融合等業態,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收益分配制度,穩步提高村集體分紅收入。鼓勵村民利用自有庭院發展“庭院+葡萄”“庭院+花卉”以及民宿、農家樂等特色庭院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持續推進蘆蒿、特色花卉等全產業鏈建設,打造生產技術水平先進、設施裝備配套高端、綠色發展模式具有引領性的優質蘆蒿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蘆蒿初精加工及孵化中心,開展蘆蒿為主的“野菜”科普展示、創意設計及活動策劃,提高蘆蒿特色加工和文旅附加值。依托區域花卉種植資源,培育研發型花卉企業,打造省內重要的花卉產業中試孵化基地,塑造南京都市圈花卉種苗銷售地標。全力構建以“鄉約棲霞”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營銷服務體系,破解農產品品類多而散、主體多而小、市場競爭力弱的難題,為綠色優質農產品搭建推廣和服務平臺,為增加農民收入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