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們了解到,近年來堯化街道正在推進集成改革工作,六大領域十個方面的改革項目集成推進,改革之路碩果累累,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都與信息化緊密相關,全域智能指揮中心也成為街道各項工作的“智慧大腦”,所以請您先給我們介紹一下街道的全域智能指揮中心的建設情況。
汪玉婷:我們街道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要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要求,積極打造“數字堯化”,努力推動“數治堯化”,依托信息化持續探索基層智慧治理的新模式。我們的全域智能指揮中心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去年改造升級、正式啟用的。那我就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全域智能指揮中心,首先是在硬件方面,我們的新中心約260平方米,其中包括了獨立的機房、專門的服務器和UPS穩壓電源,中心還配備了30平方米高清無縫大屏。
汪玉婷:在軟件方面,我們中心的建設思路可以概括為“1+3+N”的運作模式,即:建成一個大數庫中心、配套分析展示、城市治理和應急指揮3個平臺,融合N個系統,實現各業務系統與街道信息化平臺的一鍵互通和一站管理。我們的城市治理平臺,又分為基層黨建、綜合執法、政務服務、民生保障等七大功能模塊,所以我們的中心橫向上基本涵蓋了街道的各項工作,縱向上也實現了從街道到社區到網格的延伸。
記者:街道層面能建成這樣一個指揮中心的,確實不多見,那么請您再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指揮中心究竟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汪玉婷:從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上來說,我們中心功能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就是大數據全域集成,我們的中心建立了“五情數據庫”,接入了1252個監控探頭,完成了二維地圖和三維地圖中4305個基礎要素的采集,并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部分市、區部門的平臺實現不同程度的端口開放;第二個方面是信息化全域覆蓋,在全情數據庫的支撐下,我們對街道各項工作按照全街情、全領域、多維度的方式,從人口分布、網格管理、綜合執法、政務服務等方面進行分析研判;三是智能化城市治理,我們借助信息化手段將網格化管理、綜合執法、民生保障、時間銀行等多領域工作融合,實現了工作效能和服務實效的雙提升;四是“慧指揮”工作聯動,我們開發了掌上辦公APP,街道行政管理在信息化的支撐下,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行政成本的降低。
從提高居民的滿意度來說呢,比如在我們的全要素網格中,我們通過信息化,將134項政務服務事項的流程和19項綜合執法巡查職責,通過網格口袋書和手機APP的方式,全面提高網格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增強網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還通過信息化對12345訴求進行工單總量、熱點問題、高發區域、辦結實效的綜合分析,對焦點訴求和集中訴求進行提前介入、提前化解;在政務服務方面,我們對辦件總量、辦結率和辦件滿意率都進行及時分析,并借助街道層面的信息共享,啟動了不見面辦理、24小時政務銀行、信息化容缺辦理等創新服務,為地區居民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政務服務;再比如,我們通過信息化打通了時間銀行和垃圾分類的平臺,街道的“民生一張卡”可實現全街范圍內志愿服務時間和垃圾分類積分的共享通兌。
記者:聽了您的介紹,我們確實感受到信息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全域智能指揮中心在街道各項工作中發揮了平臺樞紐的功能,對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您能再給我們介紹一下,街道信息化工作的下一步思路嗎?
汪玉婷:我們的中心已經進入信息化三期升級階段,我們將從三個方面持續努力:一是數據互聯互通,我們將持續建立黨建、人才、公益數據庫,實現更多元的數據關聯和共建共享;二是應急一鍵指揮,我們將各類應急預案賦予信息化流程,實現應急通知、處置流程、職責分配等步驟的自動推送、秒級響應和一鍵指揮;三是治理精準高效,我們將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等更多領域,用完善的機制、創新的思路、智能的手段,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持續探索基層智慧治理的新模式。